《遗画师》——边桥黑帆
第一章:长沙奇画
1938年春,长沙左家垅。
三个身着粗布麻衣的老头,低头围站在一片废墟之上,雾气中三支烟头忽明忽暗。
“蒋校长,你说老林这…”其中那位头发半白者指了指脚下已经被烧至碳化的尸体,拧了拧眉毛,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这东西:“咋个整?”
那位蒋校长眼神出离的看着他手指的方向,直到烟头烧到了指尖才狠狠踩灭。
“唉,这老林也不知道着了哪门子魔了…”另外那位黑镜框弯下身子,从地上拿起半截被烧黑的木棍儿,挑开了尸体放在胸前的两条“胳膊”,一个画框露了出来。
三人都不说话了。
那副“画”是用土灰作的,画的很潦草,画者似乎很着急,更离奇的是,画上人的姿势,和老林尸体的姿势,一模一样!
“这是老林死前…画的?”黑镜框看着画框边角那些暂新的烧灼痕迹,声音带着颤抖。
蒋校长看着老林怀里那幅画,嘴角有些抽搐。
黑镜框哆哆嗦嗦扶了扶眼镜:“老…老蒋,你说那个事情,会不会…”他话到嘴边,不知为何又咽了下去。
“胡说什么!”
蒋校长瞪了一眼黑镜框:“让人把尸体埋了,画交给市档案馆,另外,老林的名字从搬迁名单上划掉,通知所有人,七点准时出发!”
将两人打发走,蒋校长慢慢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那幅画,嘀咕道:“老林,这会,你可千万别再回来了…”
1938年2月,时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学合并而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由于抗战原因,举校西迁昆明,随行人员386人中,并无林姓人员,且未记录搬迁前一夜仓库失火事件,同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市档案馆毁于一旦,同月在长沙发行的人民日报全市范围内召回,次日重新发行后,报道中长沙市市档案馆文物毁坏件数由3642件修改为3641件,并且移除第二版关于“大火前市档案馆奇画被盗,空留满馆黑色脚印”的报道。
连年战火中,再也无人过问此事,长沙市档案馆重组后,更名长沙市博物馆,馆中无任何“文夕大火”相关物件,而那副被盗奇画,再次出现,则是在五十年后,长沙高庙村。
长沙高庙村,本地人称之为“七十五人村”,因村里只有七十五口人,且数字万年不变,有人死,必有人生,相传民国时期有风水大师游来此地,断言此村乃长沙阴阳两隔之界,阴阳平衡一旦打破,定有大事发生。
高人曾在村东头修筑一庙,黑匾上刻有“高庙”二字,还留话说,高庙在此,便可保半个长沙城。
这话随着高庙村世世代代传了下来,每逢月初庙会,全村人都会来庙中上香,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守庙人是个瘸腿老头,已经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现在高庙村中了,但无论多少人来庙中跪拜,老头始终有一奇怪的规矩,来者必须留下一画,且这画要当场亲手所做。
没人知道这规矩是从何说起,但因高庙在村中人心中地位之高,无人敢坏了这规矩,哪怕是半岁孩童,爹娘都会让孩子拿着毛笔在宣纸上涂抹两下,这便算作是画。
这规矩流传了不知多久,直到1998年某夜,长沙发生了一次微乎其微,震级不到三级的地震,熟睡中的高庙村人,大部分甚至没有感觉到这次地震的发生,而他们没有感觉到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也就是这件事情,让第二天的高庙村炸开了锅。
高庙塌了。
村东头,再往东,是一片乱坟岗,除了月初庙会,那儿从没有像是这天一样人头攒动,村民们人挤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想穿过层层人头看看塌了的高庙,然而站在最前面一排的人,却没有一个敢迈过脚下那根红线。
瘸腿老头坐在高庙的废墟前,抽着半口烟袋,手里的红绳子,已经将高庙的废墟边缘给围了起来。
周围人呜呜吵吵的声音,让瘸腿老头有点烦,他把半截黑漆漆的烟杆子在石头上敲了敲,激起一层尘土:“看莫子嘛!都回屋睡觉去!”
瘸腿老头平时话不多,村里人怕他,瘸腿老头没家,也不住在高庙中,而是睡在乱坟岗里,除了庙会的几天,平时很少人见过他。
老头一嗓子下去,胆小的村民已经转身回去了,剩下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伸腿刚想跨过那红线,又被老头一眼瞪了回去。
一整天,不断有人从村里过来看高庙的废墟,可就是没人敢越过那红线一步,好事的问老头过几天的庙会弄不弄了,老头才会不耐烦的朝他们吼:“弄嘛!”
两天之后的庙会,一大早就有人往村东头赶了,瘸腿老头坐在一个小木凳上,身边是一张不知从哪弄来的破旧木桌,上面摆着一叠宣纸,一支血红色的毛笔。
他让大家把上香的东西都放下,挨个来这里画画,画的东西,是桌上压纸的那块石头。
没人知道他想干什么,老头一言不发,把玩着烟袋,时不时的在桌子角上敲打几下,示意提笔的人放笔,下一个。
大部分人,在落笔的一瞬间,老头就已扬起了手中的烟袋,鲜有几人能画上几笔,但也都被老头轰了回去。
“娃子,别怕。”
一位年轻妇女拉着她儿子,走到老头身边,小孩儿五六岁的样子,有些惧生,不敢抬头看老头。
“拿笔,画。”
妇女画了一笔,老头便让她将笔交给了那孩子,男孩儿连笔都捉不稳,歪歪扭扭在宣纸上画了起来。
只消一眼,老头几乎连手里的烟袋都忘了抽,痴痴的望着宣纸上那块儿“石头”,当然,不说是石头,没人知道这孩子画的是什么。
“娃学过画画吗?”
老头抬眼望向妇女,后者憨笑:“村儿里娃,谁学那东西。”
瘸腿老头抓起男孩儿稚嫩的小手,吓的他哆嗦了一下。
看了两眼,老头又问:“娃叫啥?”
“苗麒。”
第二章:高庙之上
“好,好。”
瘸腿老头像是发现了宝,两眼都在放光,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冲后面排队等着画石头的人挥了挥手中的烟杆子:“都回去吧,回吧!”
不少人骚动起来,庙会习俗很多年了,要说没有在高庙上香供奉,今年还是头一次,甚至连那毛笔,都没有碰到一下。
庄稼人,靠天吃饭,没有供奉老天爷,他们当然慌。
老头用拐杖敲了敲地,让人群安静下来:“大伙儿,明天下午两点再来!”
他说罢,又看了看那孩子和妇女:“带着娃一起。”
当天晚上,就在高庙村人都在熟睡之时,没人发现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从乱葬岗中爬了出来,晃晃悠悠走到高庙的废墟之前,又点燃了他那杆已被熏到黝黑的烟杆。
老头坐在一块儿青石板上,面朝着一地月光,止不住地叹气。
“叹什么气?人终于让你等到了。”
老头身后黑漆漆的废墟中,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老头没有在意,自顾自到:“人是找到了,事儿,不好办。”
“没什么不好办的。”
废墟中那声音终于走了出来,他弓着腰,似乎背上驮着千斤重的担子,步伐却还算轻快,走到老头身边,讨了一口烟,坐在了老头身边。
“等了这么多年,不就是在等这一天。”
老头苦笑两下,眉头却皱的更紧了:“等不到的时候,心悬着,等到了,这心,悬的更高了。”
驼背黑影伸了伸懒腰:“我是等够了,这破庙,待了有三十多年了吧。”
老头没接话,自顾自的抽烟:“你说那事儿,可信吗?”
“可信不可信又怎么样?”
驼背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不可信,你不也守了这么多年?都是命,认了吧。”
他说完,折身钻回废墟之中,没一会儿,手里拿着个小铁盒走了出来,递到老头手上:“给。”
老头接过包裹,没打开,放在地上,抬头望那人:“你去哪儿?”
驼背已经往山下走了,黑漆漆的背影冲着老头挥了挥手:“去我该去的地方。”
老头眯缝起眼睛,那人的背,慢慢挺了起来。
第二天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废墟之下就已堆满了村民,不少人前一晚根本没睡踏实,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商量着要搬走,这高庙一塌,肯定会出大事。
瘸腿老头还是坐在那块青石板上,抬头看日头,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起身站了起来。
刚才底下乱七八糟的声音,瞬间全停了下来,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眼神迫切的望向老头。
老头拿起拐杖,指了指高庙的废墟:“高庙塌了,咱们明年的收成,可能保不住了。”
人堆马上炸开了锅,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庄稼人没了收成,比没了命还可怕。
大家叽叽喳喳的开始商量怎么办,有人说重新修庙,有人跳出来反对,说这庙是风水大家修的,一般人修不了;还有人说多给老天爷供奉点好东西,他会保佑大伙的,有人说这庙都没了,到哪供奉去?
老头挥挥手,让大伙安静下来:“我知道有个办法,就看大伙愿不愿意了。”
人群安静下来,全都看着老头,后者伸出一根指头:“老天爷,要一个娃。”
老头这话一出,没有人敢再发出任何一点声音了,有几个带着孩子来的父母,已经紧紧把自己孩子搂在了怀里:“我看哪个敢动我家娃!”
所有人都知道老头是什么意思,这次老天爷要的,不再是什么猪肉牛肉,也不是高粱米酒,这次要的,是一个孩子。
“子时出生,男孩儿,七岁之内。”
老头继续说着条件,不少家里是女孩的父母,松了一口气,但脸上的表情瞬间从轻松变成了凝重,开始左右张望,谁家是男孩儿,谁家的娃满足这个要求。
其实村民们心里明白,只有七十五口人的高庙村,是男娃的,只有两家。
张家和苗家。
张家娃小名叫柱子,当爹的有点能耐,年轻时候读过几年书,从镇上回来后,摇身一变成了村长,手里攥着那年头最值钱的东西,粮票。
这东西,可以买粮食,偶尔,可以买命,比如现在。
高庙村人口少,分到的粮票就更少了,现在这个情况,来年的收成保不住,村长手里的粮票,就成了全村人唯一的退路。
没人会和自己的命过不去,所以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苗麒身上。
这个五岁的小男孩儿,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害怕的钻进农妇的怀里,忍不住的发抖。
农妇紧紧抱着孩子,死死咬着嘴唇,一双不大的眼睛,警惕的盯着周围这些“街坊”。
“说起来,这孩子也不知道是谁的种。”
人群中不知是谁来了这么一句,马上有人附和:“也是,娃他娘都守了这么多年寡了。”
苗麒他爹,大伙只记得他姓苗,在苗麒怀上之前就死了,有年冬天喝多了赶夜路,摔沟里冻死了。
来年春天,村儿里不知从哪来了个疯子,待了三个月,人刚走,苗麒他娘肚子就鼓起来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街坊们人前不说话,背后不知在女人脊梁骨上戳了多少下。
张村长走到农妇面前,叹口气道:“大妹子,这孩子…”
“谁都别碰我娃!“
农妇红了眼,疯子一样嘶吼着。
“街坊”们凑过来劝她,甚至刚才那个喊“我看谁敢动我家娃”的大哥,也上来给农妇说着什么。
这些劝说,慢慢的演变成抢孩子,农妇使劲晃着肩膀,两只胳膊护住苗麒,一步步往后退,像极了一只护仔的老母鸡。
过来抢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手往农妇怀里伸,农妇往后退,肥大的棉裤绊倒了腿,一屁股摔在地上,蜡黄的脸蒙上了一层灰。
“别碰我娃!别碰我娃!”
她坐在地上,肩膀被两个大汉牢牢按住,身上破旧的棉袄沾满了泥土,披头散发,眼珠子都红了。
张村长把苗麒拽过来,男孩儿哭的厉害,伸出小手想抓住他娘的衣角,可他的力气太小,被村长一拽就脱手了。
农妇伸着手,张大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哭的几乎要背过气去。
村长抱起苗麒,走到瘸腿老头面前,把孩子交到他手上。
“您看这孩子…”
瘸腿老头没看他,眼睛一直盯着那个农妇,表情复杂。
他冲人群挥挥手:“都回去吧,都回吧!”
大家伙像是松了一口气,扭头就走,村长和几个壮汉,把农妇扛走了。
瘸腿老头擦干苗麒的眼泪,男孩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娘…我要我娘…”
老头眼神暗淡下来,牵起男孩的手自顾自的说:“会再见的,一定会的…”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