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之正道》免费试读_南凉浪子

时间:2019-02-13 04:02:4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南凉浪子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引子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来到。茫茫昆仑山,巍巍唐古拉,孕育了这片神奇而广袤的青藏高原。因为高海拔的原因,这里春、夏季节不是很分明,但春天就是春天,总是让人渴望而又欢喜。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喜欢春天,喜欢它的桃红柳绿,喜欢它暖暖的阳光,还有那充满花香的清香。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不仅代表着新的开始,还代表着无限希望。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美丽而难忘的春季,在那个春花烂漫的季节里,大家开始追逐新的梦想与未来。也许对城里人来讲,春季是一个充满鸟语花香,也是一个轻松和悠闲的季节。而对庄稼人来讲,闻到的只有泥土的芬芳,还有那汗水的味道……

这里是青海省的H县,是一个纵横沟壑、十年九旱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每家每户都有赖以生存的土地,但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每年的收CD是有限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人们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除了靠一双勤劳而粗糙的手外,也就是自家的青骡或犍牛了。庄稼人种地务农为生,但为了养家糊口也要搞一些副业。虽说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多少精湛的手艺,但他们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一年下来多多少少也能挣一些。

这不,种子刚刚播下去没几天,村民们就已经接二连三地出门了。这天是2002年4月28日,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十六。在H县新华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天还没亮,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袅袅青烟轻轻升起,家家户户狗叫不停,不时还传来一两声老头老太太大声的吆喝声,喊那些懒惰的儿子媳妇起来吃饭……

小山村叫鸡窝村,因四围环山,中间一片平坦的地方,酷似一个安静的鸡窝而得名。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可人们一如既往地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山窝窝里除了大大小小的农家小院有规律地撒布外,没有什么入眼的建筑,更谈不上高楼大厦了。虽说这些年全国上下万象更新,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但这里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村民们一如既往地过着弊衣箪食的穷日子,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差不多。

鸡窝村并不是独立的,沿着村边那条小溪流向北延伸,山沟沟里有还有好多村庄,但和鸡窝村同一个镇的有五个村。最里面的是阿巴村,是藏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有几户蒙古族和汉族,人口大概有八百左右,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再往外走是三个汉族村,分别叫大庄村、东庄村和西庄村,根据村民也就基本知道其来历了。三个村人口比较集中,也有部分回族、土族、藏族杂居,大概有四千五人左右。而鸡窝村南边的一条岔沟里,则又是一个回族集中居住的村子,由于绝大部分都姓马,故叫作马家沟村,有近两千口人。鸡窝村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和别的村没太大的差别,那就是大家都一样穷,年人均收入不到一千元,因此也就没有谁笑话谁的资本。

这五个村面积占新华镇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五分之一。几个村虽然相互接壤,但他们彼此并没有过多的来往。由于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还有风俗和民俗等的差异,在无形中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距离,有时候还不时会发生一些纠纷和冲突。

第一章 老将出马

鸡窝村里鸡叫得很准时,三更刚到,全村的公鸡就如预约好了一样,此起彼伏叫个不停。王殿臣一家已经习惯了早起,今天起得比往日更早。因为今天他父子俩要出远门了,所以不到五点一家三口就爬起来忙活了。

王家是鸡窝村的大户,全村有近五十户都姓王。目不识丁的王殿臣今年60岁,有三个儿子,老大叫王耀先、老二叫王耀华,老三叫王耀光。老大和老二都是初中毕业,只有老三高中毕业。

两口子辛辛苦苦半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却没能达到光宗耀祖的愿望。老大和老二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务农,也曾跟着父亲淘过金子,可父子仨没挣到多少钱。如今,除了老三外,老大、老二都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分房另坐了。这两年,老大一直在一家砖厂卖力气,老二学了泥水匠,小日子在村里也算不错的。

王殿臣俩口子和老三住一起,去年盖了五间水泥板房,把老俩口一辈子的积蓄全花光了。其实,修这五间水泥板房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王耀光今年27岁了,早就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王殿臣一咬牙,把陪伴他几十年的西面土坯房全拆了,盖了这几间村里数一数二的新房子。

王耀光高中毕业后就去城里站大脚,刚开始两年还挣了一点钱,也在一个包工头那里混了个小队长。可没想到包工头发了财就随意挥霍,最后到处欠钱,无奈只好跑路了。可怜王耀光跟包工头两年,除了跟着海吃山喝了一阵子外,没拿到几个大子儿。最后,只能拉了一车水泥和钢筋回家,这才盖了这面房子。

年轻人闯不出天下,还得老将出马才行。为了儿子的婚姻大事,为了一家人的幸福和未来,五年未出远门的王殿臣这回要“重出江湖”了,他要带着儿子去挣钱,不然儿子娶媳妇只能做梦咯,村里人也会笑话他们老两口。

“吃饭吧!”当王殿臣站在院子里,再次把所有行李检查了一遍,确信没有落下东西时,传来了老伴李秀娟的喊声。“好,就来!”王殿臣应了一声,拿手在衣服上搓搓,就度着方步来到西房。

炕桌上,一盘土豆丝,一盘红烧肉,一盘油炸馍,还有三碗荷包蛋,热气腾腾、香飘四溢。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李秀娟希望丈夫和儿子出门前吃得饱饱的,因为出了这个家门,他俩再想吃一口热乎饭就不那么容易了。一家三口围着炕桌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唠叨几声家务事。

“你俩慢点吃!”李秀娟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说:“锅里还有哩,够你俩吃的。”

“再慢就来不及了,吃完了还要收拾行李哩。”儿子依旧狼吞虎咽,显得有些兴奋和着急,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的田鼠一样鼓着。

王耀光个子比较高,光洁黝黑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高挺的鼻子,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下,闪烁着一对细长的桃花眼,眼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还有一份淡淡的忧郁。

“那也用不着这么急嘛,出门的又不是只有你俩。你俩慢慢吃,吃得饱饱儿的,吃饱了路上就不饿了。”李秀娟一边给丈夫夹肉,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

“慢慢吃,别急!行李我都收拾好了!”王殿臣看着儿子,不由有些笑了。这傻小子,早上叫了半天才起炕,这会才想起收拾行李,却不知道父亲早已经把一切弄妥当了。

听到父亲这么说,王耀光停下筷子,狐疑地看了一眼。“你阿大(父亲)四点不到就起来了,你做梦时他就开始收拾行李了,都在院里放好了,一会你扛上就行了!”见儿子不相信,李秀娟笑着解释道,又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给儿子夹了一个。

儿子笑着说:“阿妈,再别夹了!你放心好了,我们饿不着。从这里到玉树,一路上都有馆子哩,哪里饿了就哪里吃呗。再说了,我已经吃了四个荷包蛋,还有半盘子红烧肉,这一天不吃都没事,咋会饿呢?”

“东西都带齐了没?衣裳和鞋,还有药。感冒药和胃药,还有眼药和凡士林啥的一样都不能落下。”李秀娟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毕竟男人心粗,她怕老伴落下东西。她没去过玉树,但听人们说,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漫山遍野都长满了宝贝的好地方,就是路太远、气候很恶劣。

“你放心吧,这些我前两天就收拾好了,没落下一样东西,刚才又看了一遍!出了多少年门了,这事儿你就别操心了。”王殿臣很自信地看了一眼老伴说,然后喝完碗里最后一口汤,拿手擦擦嘴,就点起了一根烟。“我们走后你有活儿就把两个媳妇叫上,自己少干点!毕竟你也快六十的人了……”

“放心,家里这点活儿我闭着眼睛都能干了,还轮不到去向她们下话(意思是寻求帮助)!你们出去把自己照顾好,挣不上钱也要把肚子吃饱!”李秀娟有点感激地看了眼丈夫,又有点不服老、不放心地说。

“尕娃(儿子)说得对,这一路上都有馆子哩,饿了就吃馆子嘛,你根本用不着担心。倒是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饱一顿饿一顿的将就。再过几天,别忘了地里打‘百草灵’,这样你就不用拔草了……”

王殿臣是一把种庄稼的好手,不管到什么时候,也无论去哪里,他都会这样习惯性地叮嘱几句。因为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庄稼人,首先不能忘本,这可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前几年,他经常带两个儿子出去,可地里从来没有荒过,回来就一头扎进地里忙个不停。

“庄稼你别担心,我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也早就是一个老把式了。前几年,你不在的时候还不是我一个人,不也是每年都一样好嘛?至于我你就更用不着操心了,我在家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有啥好担心的。倒是你俩,听说你们要去的地方既不通电也没有路,甚至就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有点头痛脑热的,那可咋办呢?”

“你就放心吧,我俩不会出啥事儿。我有的是经验,再说了,不是还有那么多乡亲们嘛。”王殿臣漫不在乎地说。

“哎!你俩去城里挣点就行了,何必跑那么远的地方?”李秀娟有些不愿意地说。

“挖虫草是风险活,点子好一趟就能上万,比城里打工强多了,回来尕娃就能娶媳妇儿了。”王殿臣乐呵呵地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其实他这一生出门很多,可挖虫草还是头一次。不过听别人说这个挣了七千那个挣了一万的,他的心动了,他相信自己比别人强,肯定挖得更多!

听到父亲这么说,王耀光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他做梦都在想着娶媳妇儿,村里的文化生活没有城里丰富,一到晚上除了看几本无聊的小说就是胡思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话是这么说,”眉头紧锁的李秀娟又担心道。“可我不放心你的身体。你已经60了,而且胃又不好……”

王殿臣笑着说:“你只管放心好了,我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阿妈,你尽管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阿大。”儿子抿着嘴跟母亲说,声音是那样清脆而洪亮。

“那你就照顾好你阿大,记得给他按时吃药,千万别让他吃半生不熟的东西,还有……”李秀娟叮咛道。

儿子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你已经都说八百遍了,就算是头猪也该记下了。”

就在这时,外面的小狗急促地叫了起来。王殿臣扭过头从窗户望,还没等李秀娟出去,只见两个小伙子一前一后跑了进来。

“吃啥好吃的,还没吃完吗?”其中一个问道,接着憨憨地笑了笑。两个小伙子和王耀光一样,都显得很健壮且富有活力。

俩小伙子是他们一个村的。一个叫王金山,另一个叫魏小军。王金山和王耀光是同根同族,但比王耀光小一辈,可他年长一岁,两年前已经娶了媳妇。魏小军是王耀光的同学,也是他的发小和死党,两个人不是一般的关系。

王耀光接过来问:“咋了,汽车已经来了吗?”

“还没来,”魏小军一面笑着说,一面两只眼睛丢溜溜直转。“可我想快了,说好的时间快到了嘛。”

李秀娟笑着客气地问:“你俩吃了没?”

“我俩吃过了。”王金山笑着回答。“碗刚撂下就过来了。”

“他俩都是有媳妇儿的人,咋可能会没吃哩……”王耀光欲言又止。

9点钟时,几十个村民站在打麦场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个不停。有去挖虫草的,也有送他们的亲人,此时都在这里等说好的汽车。早在半个月前,管事的就已经联系好了一辆汽车,说好了今天早上9点半到,然后就装车出发的。

大家焦急不安地等到10点半,汽车才算是来了。大家眼里一个个充满了怨恨,还想质问一下怎么这么晚。可胖胖的司机从车上下来,一脸的阴色,他嘴里叨着一根烟,很不耐烦地挥挥手:“赶紧上车吧,我到现在才吃了早饭。去啥玉树,挖啥虫草,要不是看在三爸(三叔)千求万告的份上,那鬼地方我真的不想去了!”

没人再敢吭声了,生怕司机一生气,直接不去了,那可把大家财路都断了。半个小时后车装好了,大家终于踏上了行程,与亲人告别出发了……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