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即天意》:第1001章 讣告
第1001章 讣告
讣告
我台职工张知行同志于207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100岁。
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2日10点在纪念林殡仪馆举行。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可以在2日早8点到台西门乘车。
宁辽州广播电视台(老干办)
没有“该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果丰硕,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来突出贡献”,更别提“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等等的“评价”,一则素素的讣告静静地出现在了宁辽州广播电视台一楼大厅。
旁边是年轻的脚步,匆匆而过。
两位五旬左右的中年人从远处走来。
“夏处,听说要发三月份的绩效工资了?”
“呵呵,你不如直接问什么时候发三月份的绩效!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我只知道没钱。”
走过布告栏,瞄了一眼:“这不,现在连给遗体告别派车都没钱,幸好这位就不会有去告别的,其实不需要派车。”
“这位咋混得这么惨?”
“据说当年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老油条,不过主要还是年纪太大,没人认识了!”
“噢,100岁啊!还真能活!”
“啥事不核计,心宽体胖,吃嘛嘛香,当然能活!”
“唉,咱们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广告还是上不来呗?”
“这50年,广告就没上来过!”
“夕阳产业啊!”
“呵呵,别家电视台可是吃香的喝辣的,事在人为!”
“据说,最后的辉煌还是石台那时候呢!”
“也据说,就是被他给伤的元气!呵呵。”
“谁知道呢,咱们都没赶上,混吧,总是够吃饭的!”
————————————————
活着不容易。
对于张知行来说,再也不用为活着发愁了!
对于混吃等死的张知行来说,100岁才“安详辞世”,解脱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一些!
好在,终于是解脱了!
这个想法在张知行的脑海里冒了出来,下一刻,他意识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我不是死了吗?”
再下一刻,张知行睁开了眼睛,然后他发现:噩梦成真了!
——————————————————
张知行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就知道自己穿越回了18岁,高考前夕。
具体说是1993年2月16日,
面前的那本数学练习册,数学练习册翻开那页上的那道题目,让张知行一下子就确认了自己的“现状”。
实在是那道题,是张知行上辈子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一道题目。
上辈子,张知行考上了“乌由国人民大学”,一个到了40多岁还引发惊诧的大学:“张老师是人大毕业的啊!”
这样的惊诧从没有让张知行“与有荣焉”,40多岁还遇到这样的惊诧,更是让张知行很是惊诧:“埋汰我不用这么明显好不好!”
而不得不“唯心”地说,能被调剂到人民大学的信息专业,和数学116分的高分有关系,和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有关系。
练习册是前两届学生中流行的一套练习册,据说难度偏大,所以这一届没有选用(也有人说是因为这届老师有自己的购买教辅材料的渠道)。有同学从哥哥姐姐那里“继承”了这本数学练习册,张知行借了过来,赶时间还书的紧迫感和一路平推的成就感,让那段时间成了张知行12年求学生涯里唯一的“兴致勃勃”的短暂时期。
这份兴奋在“这道题”面前戛然而止。努力了几次之后,张知行决定向老师请教。
很不幸,当晚数学老师有事,晚自习的数学辅导换成了化学辅导,其实很羞于向老师问问题的张知行格外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高考不可能考这道“成”题,算了,不问了!”
于是,这道题成了整本练习册上张知行唯一没有解出来的题!
后来,这道题成了1993年宁辽州高考数学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
在高考试卷上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张知行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张知行没有放弃!在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张知行突然灵光一闪,然后在小腹一阵惬意地喷射之后,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解题过程!
好多天之后,张知行知道了,拿下这道题,帮他取得了数学116分的高分!
但是这道题却毁了他的高考——数学考试的压线成功,让张知行盲目自信地和物理试卷上的最后一道难题死磕上了,结果难题没拿下,检查没顾上,物理只拿到了62分的可怜成绩!差点让张知行和第一志愿的人大“不带走一片云彩”。
幸好,116分的数学分让人大的招生老师想到了那时候还不那么火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学院:“还是为这个专业招一个好苗子吧!”
————————————————
现在,一睁眼看到这道题目,看到这本练习册,看到课桌,看到周围的同学,咬咬手指头很疼,张知行知道自己重生到了18岁的高考前夕!
82年过去了,百岁高龄的张知行仍然可以毫不磕绊地写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可张知行却扔下了手中的笔!
张知行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又做噩梦了,赶紧醒来,醒了就好了!”
再睁眼,再闭眼:“让我死吧!”
再睁眼,再闭眼:“让我重生到大学要毕业也行啊!”
……
再睁眼,再闭眼:“是不是我前辈子活得太没有质量了,老天爷才罚我再遭一遍罪?越不希望怎样就越怎样?这是那个什么定律来着,马太效应?孟菲定律?所以不仅让我重活一遍,还直接从缠绕我多年的这个噩梦开始重活?”
睁开眼,起身,走出教室,走到漆黑无人的操场上。
我艹你大爷的!你就非得让我从一个纠缠了我82年的噩梦开始重生吗?
第1002章 噩梦成真
再次参加高考,是一个纠缠了张知行82年的噩梦。
对考入一个“友邦惊诧”的好大学的人来说,“如果再考一次”绝对是一个可以意气风发的话题:
“如果再考一次,我绝对不会在物理上丢这么多分,作文也不会连个‘圆规’的说明文都写不好,如果再考一次,我绝对能考上人大最好的XX系……”
不过说这话的人绝对不会是张知行!
在重生小说还没有冒头的多少年之前,在参加工作之后,张知行就经常做这样一个噩梦:张知行重生了、又要高考了,骄傲的张知行觉得高考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整天没心没肺没学习,直到还有一个月高考了,张知行发现,政治没背,数学不会,英语语法的一些小细节忘得差不多了……
这个梦做得如此频繁,以至于后来张知行都掌握了如何“结束痛苦”:“又做梦了,醒过来就不难受了!”
然后,张知行就会醒来!
然后会觉得,清醒真好!
然后就是张知行的睡眠一直不算好:入睡不难,但是想睡个懒觉太难!五点钟起,看着媳妇睡到下午一点,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啊!
据说,有个大哲学家专门研究梦的,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周公,而是一个叫孟德斯鸠或者弗洛伊德的老外,张知行没读过他的名著《梦的解析》,尽管他在无数次噩梦之后发愿要读,不过,张知行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总做这个噩梦。
如果说,高考考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能够算作一个成就的话,那这就是张知行上辈子最大的成就了!
从那以后,张知行就发现自己干啥啥不行!
努力了几次之后,张知行就努力让自己啥也不干。
啥也不干的张知行心里没有安全感!
因为缺少立身之本,所以没有安全感,所以张知行总做高考的噩梦,似乎在努力抹杀自己“唯一的成就”!
陈风笑继续“装X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怼”的风格开了新书《大数据修仙》,好像一位985毕业生的凄惨机遇引发了作者和读者的互怼,具体情况没关注,不过,真的,985不代表什么的!
张知行就是一个例子,尽管他在大学之后有一份衣食无忧的稳定工作。
上了大学,没学到什么知识,只是让张知行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干啥啥不行”!
很多年后看《中国好声音》的例子应该比较好说明问题:
导师转身:“我在你的歌声里听到了森林、草原、大海……”
导师冲下来:“你能在5个八度之间转换自如,你就是我们小二班的必杀技,你就是今年的第一……”
知乎网友:“苏运莹《野子》详解、戴荃《悟空》详解……”
葱爆洋葱:我专门写过一本小说《歌王》,融歌曲于情景、情节,对多首歌曲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和解读……
……
对张知行来说,他对歌曲的唯一形容词就是好听或者不好听,一定要凑两句词就是节奏朗朗上口,歌词合辙押韵……在这一方面,张知行是真不行。
或者,该用小说作为例子。
小时候,张知行常常和双胞胎哥哥开故事会,他也是主讲的那位,不过故事的模板就是《杨家将》之类的评书,而且会进度很快地就到达掠来敌方女将拜堂成亲。很多年以后看了那些脑洞大开的网络小说,很是感慨:这些人脑袋是怎么长的!后来的后来,通过那些作者的只言片语,知道他们也是设计了主线之后,通过一个个副本、桥段来阐发故事,偶尔加上一段旁观者或者当事人角度的气氛渲染……然后张知行写了一些短篇,比如《的哥老白》、《策划》、《卫斯理失踪》、《N世纪的审判》、《出发,路就在脚下》等等,然后短篇小说作家张知行发现:这一行他也干不了。灌水写,他嫌磨叽,不灌水写,读者觉得太干巴,水准一般的短篇小说也不能转化成收入;最关键的是,他没有瑰丽的想象力,写不出来长篇!
360行,行行出状元呢,再换一个行当呢?
张知行发现,好像哪一行都需要一种叫做审美的能力,而自己好像缺乏审美的能力:
不会穿衣打扮;
不会欣赏照片构图用光;
同宿舍的同事看电视的时候,大喊一声:这画面真干净!张知行很纳闷:“怎么个干净法?科班出身的就是水平高啊!”
因为没有欣赏能力,所以没有一部电影刷过两次以上;
别人推崇的小说(比如凡人修仙等等)看不进去;
顺便啰嗦一句,张知行连打游戏都是个废物。
红警?CS?LOL?吃鸡?王者荣耀?
呵呵,听说过,没玩过!不对,王者荣耀玩过,玩到第三个人物出现,张知行的懒癌发作了:谁有功夫研究攻略啊?卸载!
……
好像一个没有审美的人,除了看大门,很难在脑力工作上取得什么成就。
审美是可以后天提升的,小时候没那个条件,没那个意识,发现问题赶紧解决问题啊!
张知行努力过,却没有找到门:
——你看,这两个相比,这个就更为完美……
——可是,我怎么觉得是这个更好呢?
后来,张知行听说有一个哲学分支叫“美学”,据说哲学是所有科学的“纲领”和“归宿”,张知行咬牙看完了一本《美学》教材,然后发现这个世界真美,可惜自己却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客观地说,是没有为发现美的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尤其是因为没有天赋而事倍功半的情况下)。
后来,张知行说,这就是理科生的悲哀啊,没有公式,这个世界我无法准确代入。
于是发现自己干啥啥不行的张知行就开始了混吃等死。
于是他总做噩梦!
于是他习惯了在噩梦中告诉自己要醒来。
夜路行多终遇鬼!
这一次,他没能醒来!
他不得不面对这个噩梦了!
现在的情况是,高考所用的东西,80多年前就还给了学校。
现在的情况是,张知行面临的是比噩梦里还要严峻的情况!
怎么办?
张知行的选择是:起身、离开教室,走入漆黑无人的操场:
我艹你大爷!你就非得让我从一个纠缠了我82年的噩梦开始重生吗?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既然你不让我死,那你就倒霉了!
“现在,对策,我需要对策!”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
